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

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

图片[1]-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喻国玮

Yu  Guo  Wei

曾用名国伟,号渔夫

1957年生于辽宁盖州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家画院卢禹舜院长访问学者

原辽宁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辽宁美术家协会理事

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图片[2]-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 2012年,作品《野趣》获辽宁风光优秀美术作品大赛金奖。
· 2013年,作品《暮归》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同年《天籁》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2015年,作品《霞瑞》入选“写意中国——中国画水墨大展”;同年,与覃志刚、冯远、宋雨桂、马书林等6人在甘肃兰州举办“六人联展”。
· 2017年,与王野合作完成《万红自在天》获辽宁省重大历史文化题材创作工程优秀奖(最高奖项)。
· 2018年,在营口举办郭兴文/喻国玮辽河之子书画创作求教展。作品《雨后听涛》、《天籁》被辽宁美术馆、包头美术馆收藏。
· 2018年,《万红自在天》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 2018年11月,在大连美术馆举办“漫读十年”个人画展,作品《自在》被大连美术馆收藏。
· 2019年5月,四幅作品参加中国高峰之路学术交流展。同年10月作品《橘行天下》等十四幅作品在西班牙马德里勐海画廊参加中国文化之旅展览。
· 2020年5月,四幅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高峰之路学术交流展,同年十月在北京琉璃厂“热贡唐卡北京国际中心美术馆”与桑杰本老师共同举办两人联展,作品《日出芦海云遮半》被热贡唐卡北京国际中心美术馆收藏。
 
图片[3]-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喻国玮画家专访》
图片[4]-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5]-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自在 中国画 84cm×68cm 2017年

深入传统悟心境
文/尚辉
 
       喻国玮的中国画主要分为山水和花鸟两种形态,其中山水画居多,而花鸟画或是山水画的局部,或是独立生成。从整体上看,喻国玮的艺术创作深受其师宋雨桂的教诲与浸染,这一方面印证着宋雨桂的绘画风格广泛影响着一代画家的创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宋雨桂的绘画作品中凝聚着一种浑厚雄浑的北派山水气象,当然,这也是东北地域所有画家的共有特点。喻国玮山水绘画中所突显的混茫浩荡之气,恰恰是熔铸着东北艺术家对于山水气象的共同追求。
       喻国玮山水绘画的重要特征集中体现于“水法”的浓厚,特别是现代山水绘画中“水破墨”的技法在其画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便是源于东洋水彩绘画的影响,于是可以看到“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的早期山水绘画与清初“四王”的作品显现出巨大差异,例如“清四王”的山水绘画实际是在枯笔渴墨中求得某种润泽之感,而受到东洋水彩绘画影响之下的“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则是通过大面积的水彩泼染来营造画面的整体气势。所以说,喻国玮的艺术创作也体现着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变革特点,即是运用大片的水色晕染来确立自己独特而清晰的绘画面貌。与此同时,喻国玮也在晕染之中巧妙地留出了一些干笔皴擦的“画眼”,成为整幅作品造景之中的精神境界和点睛之笔。尤其是在描绘天地之间的芦草以及在芦草上方飞跃的群鸟时,喻国玮常常采用皴擦、散峰和渴笔的笔墨技法与湿墨晕染来营造一种强烈的对比和突出的表现。

图片[6]-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长白春色 中国画 69cm×63cm 2019年

       喻国玮山水绘画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非常善于创造意境,由于其山水绘画较少源于实地写生,因此在创作时往往是先借助影像资料形成一种游览式的记忆和认知,然后在胸中构建出某种悠远的画境,再通过笔墨语言来描摹和勾染出来自于心间的意境,从而使得喻国玮的山水绘画中充溢着一种浓郁而醇厚的诗意美,而这一点也恰好对应着宋雨桂的创作思路。
       此外,喻国玮喜欢描绘黄昏或深夜时的山水景象,使得画面中笼罩着一种苍茫的色调,从而与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出“画欲暗,不欲明”的传统美学观念形成了一种历史性的吻合与传承关系,所以说喻国玮山水绘画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正是源于“暗中透白”的抒写,既点出了整幅作品的“画眼”,也聚焦了重新构置的视觉中心,从而让自然景观与心中意象自然地融为一体。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绘画方式不仅是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特有的构思体系,而且是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中表现笔意墨趣的重要路径,所以说喻国玮在体会和汲取传统绘画精髓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并非是亦步亦趋地临摹历代山水大家的经典作品,而是运用一种感悟的心境来理解传统的笔墨精神和进行现代性的转换。

图片[7]-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红日普照沧海静 中国画 97cm×70cm 2020年

云水风度——品读喻国玮“湿地”题材的造境之美
文/王平
 
       喻国玮的山水绘画题材主要分为湿地、大海和高山三类,充分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其中“湿地”题材的代表作品有《霞蔚》(2018年)、《野韵》(2018年)、《湿地之美归于神秘》(2018年)、《五彩湿地之秋》(2017年)等,“大海”题材的代表作品包括《海鸥相伴》(2017年)、《天来之水》(2017年)、《同大海对话》(2017年)等,而“山水”题材的代表作品是《重岩决壑》(2018年)、《高山仰止》(2018年)、《梦里家山》(2017年)等。但对比之下,喻国玮在“湿地”题材的作品中对“云水风度”的刻画与表现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以自由自在的云水状态阐释了中国古人讲求的情怀与格调。
整体而言,喻国玮的“湿地”题材山水绘画是以泼墨法来营造天地混沌的美感,激发出一种“天然去雕饰”自然之趣,而具体品读,喻国玮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图片[8]-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鹤鸣九皋 中国画 123cm×90cm 2020年

       第一,喻国玮在创作中不仅反复使用泼墨和泼色技法,而且融入了破墨、积墨以及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技法,画面墨韵丰富而独特。由此可见,喻国玮的山水画具有较强的实验水墨特征,尤其是在墨法变化上的多样探索和反复尝试,得以让各种墨法相互生发。也就是说,喻国玮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技法来凸显水墨的氤氲感受,所以画面中的许多线条不是毛笔勾画,而是利用墨色的挤压而成。这样的技法造成线条本身的虚化,产生了捉摸不定、难以预料的试验性特征。因此,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人类视觉具有‘完形’的追求”理论,可以推理出喻国玮的山水绘画中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互动性,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参与了创作。
       第二,喻国玮善于运用破锋勾勒物象造型,追求笔墨在宣纸上随意游走的自然状态,在偶然性的痕迹中探寻自然意趣的美感。喻国玮的表现技法与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不同,其特点是弱化了山石结构的塑造,构建出一种树、草、水三者相结合的景象。例如在巨幅作品《湿地晨雾》(2018年)中,喻国玮先以泼墨确定大形,完全用墨法的变幻来建构和支撑画面,然后在画面将干未干之时用破笔勾线,使墨线在勾勒中形成氤氲的视觉感受,让整体画面生发出随机性的艺术效果。所以,喻国玮在作品中将树、石、草等物象形态勾勒出来是为了让模糊的线条加以点缀和装饰,更重要的是通过积墨与留白的块面感、云水风度的意境美来呈现湿地的自然韵律,从而体现出喻国玮山水画的创作思考和艺术特色。

图片[9]-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鸟鸣驱雾看日出 中国画 76cm×71cm 2020年

       第三,喻国玮在构图上使用照相机的取景模式,拉近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由于他着力于近景物象的塑造与刻画,所以能够给予观者一种坐于窗前的视觉感受。喻国玮在绘画表现中非常注重“造境”,经常在看似追求偶然效果的画面中,却有意识地按照“造境”手法进行塑造,从而显露出他对于悠然和悠远境界的追求。例如喻国玮总是将时间定格在云蒸霞蔚、弥蒙混沌的清晨或傍晚,画面中所有的景象都影影绰绰地融为一体,使得作品与客观的现实景象具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审美样式。而喻国玮选择描绘早晚时分的湿地景象,也与他的审美境界息息相关,无论是以笔墨追求自然,还是以自然掌控笔墨,其实都是他对于生活层面的抒写与表达。
       第四,喻国玮在“湿地”题材的山水作品中尤其注重近景的塑造,而远处则通过留白或淡墨的铺染将空间推远,即典型的“近景实写、远景虚写”。例如在作品《湿地之美归于神秘》中,喻国玮以铺天盖地的芦苇充满画面,以云水的变化来呈现虚幻的境界,同时借助天空中大块的留白形成空间对比的反差,使得观者的思绪能够迅速地进入到画面,这种独具个性的处理手段体现了喻国玮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

图片[10]-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追梦 中国画 71cm×62cm 2020年

       第五,喻国玮以冷色调强化了视觉体验上的“大”和“远”,例如他喜欢运用石绿、石青等色彩,从而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悠远、平淡、深邃的神秘境界。此外,喻国玮也会用白粉或红色添加远处的飞鸟作为映衬,为写实性的景象增添生意,虽然飞鸟是富有动感的物象,但在悠远的场景中又感觉是悬停在空中,从而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对比效果。而且,飞鸟在画面中也体现着一种云卷云舒的自由状态,恰好与晨曦晚照的自然气象对应起来,给人一种温婉的诗意之美和韵律之美。
喻国玮的“湿地”系列山水绘画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既是大自然的讴歌者,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作品中具有诗歌一般的轻松与活泼。综上所述,喻国玮不仅继承了宋雨桂的绘画风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将乃师开拓的题材再次发扬光大,通过色墨之间的互泼与互破,使得画面浑然一体、自成一格,给予观者强烈的新鲜之感和隐逸之趣。

图片[11]-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醉美大湿地 中国画 123cm×90cm 2020年

暮色苍穹下的莽原诗境
文/于洋
 
        自古以来,以山水作为视觉意象表现地域风光、文人心象和社会演变,是历代山水画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百年以来,如何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图式结合起来,如何以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结合当代题材、契合时代精神的视觉情景,以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山水样式,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家的共同追求。作为从辽河大地走出的东北籍山水画家,喻国玮身上始终凝结着一股强烈的地域气息,同时以作品展现着不断演进的时代精神。
        喻国玮的山水作品常常显现出一种苍莽浑茫之气,特别是在笔墨、色彩和章法之中流露出独特的英雄主义气质和理想主义情境。同时,喻国玮尤其擅长在山水笔墨之中表现富自然界的动态情景,经常使用某些特殊技法来强化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独特的审美意境;他在继承恩师宋雨桂的风格技法之后,以较为浓烈的山水情境和自然语言衍生出了新的探索与尝试,这些特点都明确而典型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作品《听涛》(2011年)和《海韵》(2017年),呈现出画家主体如何在自然境界中表现精神世界的紧张与松弛、平静与跃动的微妙关系,由此可以看到一位山水画家的不懈努力和独特追求。在我来看,喻国玮的山水作品具有以下三个艺术特色:

图片[12]-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再咏芦苇 中国画 124cm×52cm 2020年

       第一,作为一位十分重视和追求造境的山水画家,喻国玮在艺术创作中尤其敢于用色。他经常运用笔质的皴擦将浓烈而艳丽的对比色进行交融表现,从而在色彩关系上形成了一种洗尽铅华、绚烂静美的独特境界。由此,喻国玮又将山水文化中仁智之乐的伦理观念和精神蕴涵相互结合,体现了他在创作中融入关于社会和家国思考的问题意识。
      第二,在表现山水动态的皴法中,喻国玮一方面直接承袭了宋雨桂动态山水的笔意和技法,另一方面诸如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等近现代山水画名家大师的艺术风格也在他的表现语言和特殊情境之中有所融创。与此同时,他在构图形式上追求的“满”“阔”“实”等艺术特征,不仅体现了北方山水的显著特征,而且彰显了笔墨精神与色彩感受之间的交织关系。

图片[13]-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抗疫 中国画 68cm×57cm 2020年

      第三,在喻国玮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动感和扑面而来的力量感。例如他非常擅长在山水物象中呈现斑斓绚丽的光影效果,可见李可染桂林题材山水画中的技法对他亦有所影响。如在作品《暮归》中,喻国玮以俯瞰的视角去展现黄昏之际荒野中的劲草,反映了他对于悲怆诗意的浪漫追求和深沉体味。
      整体来看,喻国玮尤其喜欢描绘暮色天空之下的莽原劲草,追求一种弥漫于辽阔大地中的野趣,以独特的精神境界展现了画家个体对于社会和自然的理解与智慧,能够将鲜活的诗性与自然的物象恰切地契合起来,尤其是将“劲草”这一物象放置在当代山水绘画的发展情境之中,体现了喻国玮以现代都市画家的姿态与视角对自然境界的探索与研究。

图片[14]-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若无打扰最逸情 中国画 53cm×134cm 2020年

      此外,喻国玮在艺术创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艺术语言,如墨色之间的互融互破、干湿浓淡的微妙变化、画面中满与空的布局策略、以书入画的金石趣味追求等。因为喻国玮长于书法和治印,故从书法的笔势之中能够看到他对于视觉形式感的独特体会。在这一角度上,喻国玮在山水画中对于诗意的表现有着新的领悟和思考,包括作品中常见的自作题跋,展现出在当今题跋文化相对缺席的时代,喻国玮做出的难能可贵的思考与尝试。

图片[15]-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日映红海滩 中国画 180cm×96cm 2020年

      作为一位东北籍的山水画家,喻国玮致力于表现宏阔的大山大水,即使是在小品式山水作品中,也能感受到其家乡辽宁营口一带独特的地域地貌特质和自然山水气息,由此也可看出喻国玮的山水创作以富有针对性和在地性的实境山水作为蓝本,同时体现了他对乡土家园的深情与热爱,更寄托了画家关于天人之际的追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探索。

图片[16]-喻国玮 “雄浑之气  学者风范”  精品鉴赏-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走巫峡 中国画 114cm×48cm 2019年

      总体来看,喻国玮的山水绘画显露出一种粗砺而博大、混沌而静美的艺术境界,其多年以来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高屋建瓴的格局与气魄,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喻国玮的艺术之路仍在继续行进和不断延展,期待他在未来能为画坛贡献更多高水准的新作、佳作、力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