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的手工艺作品葫芦烙画《福禄寿喜财》,无论是精巧的设计,还是精湛的技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者啧啧称奇。 近年来,铁岭的葫芦烙画在国内外屡获殊荣,不仅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如今的铁岭葫芦烙画,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艺制作,而是发展成了一项文化产业。 铁岭市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是铁岭葫芦烙画最主要的创作基地之一,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工作室每个角落的各式葫芦。 1999年,王国伟在昆明世博园看到有民间艺人在葫芦上烙画,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此,王国伟便走上了葫芦烙画的艺术之路。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艺术独特的审美观点,王国伟的葫芦烙画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创建了铁岭市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 经过不断学习积累、悉心研究,王国伟的工作室发展走入正轨,相继开发出了神话人物类、微雕类、京剧脸谱类、彩绘套烙画类、镶嵌类和景泰蓝工艺等十大类近万个民俗图案作品。其中,在葫芦上彩绘套烙画开创了中国之最。 “彩绘套烙画用的是西藏天然的染料,先把作品的线条烙好,然后再进行反复润色、刮制。这样的作品不怕水,不怕刮还不退色,可让收藏者永久收藏。”王国伟说。 凭借优异的工艺、优美的构图,铁岭市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了很广泛的影响力,不少作品也从原本简单的工艺品逐渐成为市场热捧的艺术收藏品,其价值也随之大大提高,作品的成交价格也不断攀升。 小小葫芦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让工作室加紧脚步,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决定转变思路,创建文化产业项目,将葫芦从工作室的宝贝变为大家的宝贝。 “如果能把葫芦加工形成规模,可能会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王国伟说。 从2006年开始,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开始联合民间工艺会员走进社区、学校免费教学,培训规模也逐渐扩大,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从2009年起,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每年都会配合市劳动就业局培训葫芦烙画雕刻学员100余人。几年来,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共培训葫芦烙画、雕刻爱好者近千人,其中400多人已经将葫芦加工作为自己的事业。 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同昌图县丁家村建立联系,通过葫芦产业扶植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今年春天种下的2公顷葫芦田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铁岭县凡河镇,在这里农民种植的2公顷葫芦喜获丰收,秋收以后,工作室又带领村民对葫芦进行深加工,村民收获的12万多个小葫芦经过精雕细琢,摇身一变成为金葫芦,解决了两地2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如今,在铁岭跟随宝葫芦工艺策划工作室一起创作葫芦烙画的爱好者加工的葫芦烙画产品不仅销往吉林、黑龙江、浙江、云南等省,还远销俄罗斯、波兰、韩国、日本等国家。王国伟说,工作室作为葫芦烙画文化产业项目的载体,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艺术水平提升上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葫芦烙画,把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