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成文《忆 故 数 则》

图片[1]-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忆 故 数 则

文 聂成文

图片[2]-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3]-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1

“九大碗”与“十五碟”

图片[4]-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70年代末沈延毅、杨仁恺、苗波等

1982年年初,辽宁书协成立,沈延毅先生任主席,杨仁恺先生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我为驻会工作人员。协会成立不久,我找到陈复澄,跟他商议举办一次中青年书法骨干的联展,借以推动全省的书法发展,并请他牵头张罗。

图片[5]-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陈复澄

陈复澄表示赞同,愉快答应了。陈复澄当时在辽宁省博物馆工作,我们经常联系,他对辽沈书法情况比较熟悉。我们还初步商量了参展人员名单。后经多次研究,最终确定九个参展者,即后来大家都知道的那九个人,定名曰“九畹书法展”。

图片[6]-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九畹书法展

展览于1982年6月在辽宁美术馆展出,获得了好评。其时,借这次展览成功之机,我又找到祁毓麟,他当时在沈阳沈河区文化馆主抓书法工作,有热情,有威信,有经验,便委托他组织另一拨中青年书法骨干的联展。有省直沈阳的,也有各市的,还有部队的,共十五人。

图片[7]-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祁毓麟

在他的组织下,于1983年在辽宁美术馆展出,同样取得了成功。两个展览把当时的辽宁中青年书法骨干都囊括进来了。沈延毅先生和杨仁恺先生对两个展览都非常支持,非常肯定。沈延毅先生笑称“九畹”为“九大碗”,“十五人”为“十五碟”,充满了诙谐与爱意。两个展览都由辽宁书协发起并主办,是辽宁书协成立之初的两个重要活动,为辽宁书法后来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如今“九大碗”已经失去了四大碗,“十五碟”也失去了好几碟,他们的业绩已深深地印在了辽宁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尚健在的碗们、碟们则依然在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继续为了辽宁书法的发展而致力。

图片[8]-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9]-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2

总是兔年的张子明

张子明2009年去世,享年六十岁。他曾是抚顺市书协主席、辽宁书协副主席。他擅长草书、篆书、篆刻和绘画。他的字率真烂漫,不拘一格,篆刻大刀阔斧,大有白石遗风。他的画以大写意为主,好画些正面的鸡与鱼,瞪着眼睛,怪怪的,令人称奇。

图片[10]-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张子明

子明烟瘾、酒瘾都很大,天天不离。每天早晨眼睛睁开便点上一支烟,一直到晚上睡觉才停。每天酒也不断,一天三顿,有时酒不够,一个瓶盖的酒也足够喝一宿,一点一点抿。每天眼睛都是红红的,我笑称他为兔年。一年初秋,在大连海滨的大连市委党校办临帖班,晚饭后,大家都到广场乘凉,黑龙江的一个团体在广场联欢。子明乘着酒劲儿,跳起了独舞,神态自若,旁若无人,动作夸张,没有章法,吸引了好多人观看,他越跳越起劲儿,硬把人家的联欢会搅黄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与哲成还有子明借出差之机到北京香山看望大康先生。大康先生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子明提了瓶好酒,刚进大康家门,便拉过大康,自己伏在地上给大康磕了三个响头,拜大康为师,弄得大康连声说,这,这,这……把张子明拉了起来。事后,我逗子明说,这回你差辈了,小一辈儿了。

1981年,省书协组织了书法考察团,走了大半个中国,访碑问贤,子明为其中成员,他曾放言:相期十年后,笔下定春秋。谁知他竟于2009年辞世。我曾有诗句说他,“未定春秋已化仙”,为他深深惋惜。

图片[11]-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3

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的魏哲

魏哲生于1950年,2018年故去,不到七十岁。生前曾为辽宁书协副主席、葫芦岛市书协主席。我们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相识了,他曾拿自己的作品给我看,写的是《书谱》味的,很地道。当时他三十几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我很惊讶,他这么年轻就写得这么好,便鼓励他好好写,好好干,辽宁书法需要人。一九八三年他参加了“十五人书法展”,在辽宁书坛开始崭露头角。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爱人陪他到沈阳看病,当时他患上了高血压,耳鸣头晕,他悲观地对我说,他不能参与与江南决一死战(这是我1985年辽宁首届临帖班讲的话)了,我鼓励他说,不要这样说,好好治病,没问题!

图片[12]-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魏哲

魏哲特别用功,随手带着笔和速写本,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一次,我们一起到三亚休假,他车上画,车下画,十多天的时间,画了好多速写,为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魏哲起初是写《书谱》的,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后来他不满足这种写法,毅然变法,写起了明清,写起了徐渭、张瑞图,认为这种写法更能彰显个性,更富新意,更具时代感。到后来,则以写张瑞图为主,甚至比张瑞图还夸张,还激越,棱角分明,刀劈斧斫,个性色彩十分强烈。他的画则以师法吴昌硕、齐白石为主,山水花卉皆很大气、奔放。2016年,他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个人书画展,我曾专门到场祝贺。他的书与画都很用心,受到好评。展后他曾表示,请给我时间,力争做得更好。可天不寿人,过了不太长时间,他便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书与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仔细想来,并不遗憾,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足慰也。

图片[13]-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4

德高望重的林晓鹏

林晓鹏生于1947年,比我小一岁,他逝世于2021年,曾任辽宁省书协副主席、本溪市书协主席,是“北园二十人展”的成员。他对书法非常执着,当年在桓仁工作时,他把张旭的《古诗四帖》放大,贴在棚顶,以便躺下便能看到,随时学习揣摩。他心向狂草,决心在草书上做出一番事业。曾于全国的一届草书展中获奖,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曾在辽宁省教育学院学习,闲暇经常到沈河区书法班参加活动,听师长授课,与书友交流,还经常到我家做客,与我探讨交流。他一直尊我为“老师”,我那口子曾笑话我,人家学历比你高,你怎么做人家老师?晓鹏在本溪师专工作,成立了“龙池书院”,着意培养书法人才,现任辽宁书协副主席,曾任辽宁书协秘书长的李琳,便是其弟子,从龙池书院走出。

图片[14]-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林晓鹏

晓鹏性情豪爽,好喝酒、吸烟,经常和好友们在一起拼酒。他夫人总是叮嘱他少喝或不喝,他表面答应,背地里还是情不自禁,直到尽兴。即使他得病以后,仍然偷偷喝上几杯,与书友们袒露情怀。

那年他女儿出嫁,他坦言好几宿没睡好觉,哭了好几次,好似生离死别。他直言,那种嫁女的心情真是难以描绘。他曾多次跟我说,我是他儿子和儿媳的媒人,因为他们是在我主持的临帖班上相识、相恋并结合的,所以把媒人的帽子扣在了我的头上。

2003年在营口鲅鱼圈办临帖班,报到的当天,我突然看林晓鹏走路有些拖沓蹒跚,我便逗他:晓鹏怎么啦?德高望重啦?晓鹏回答说,母亲去世,悲痛至极造成的。此后,他的病一直伴随着他。几年前,即他去世前,他在沈阳工作的学生回本溪看望他,拍了录像给我看,只见他瘦得脱了相,已经跟以前壮汉的形象判若两人,令人心酸,目不忍视。谁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强挺精神,和他的学生谈书论道,声音虽微弱,但坚定从容。对书法的热爱,天地可鉴,令人动容!

图片[15]-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5

“哼哈二将”之一的哲成

哲成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直活跃在辽沈书坛,是辽沈书法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他曾支持和发起沈河区的书法班,在沈阳最早开展书法活动。他热情培养和扶植后来人,带起了一大批弟子。他是沈延毅先生的高足,沈延毅先生去世后,他每年都要带领弟子们到沈老墓前拜祭。当初沈延毅先生在辽沈书法担纲,我与哲成一个在省,一个在沈阳市,经常一起陪同沈老参加各种书法活动,被沈老称为“哼哈二将”。

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展,我曾把哲成和他所在的沈阳书画院拉为展览发起人和发起单位,我们曾一起去北京参加了展览的筹备会议。回沈后,他按照分工,在沈阳接待了全国各地的来宾,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图片[16]-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姚哲成

1985年5月,省书协在辽阳举办了首届临帖书法学习班,我邀请哲成先生到辽阳为学员讲课,他一口答应,按时赶到,耐心讲解,十分尽力。一次,沈阳市书协举办书法学习班,邀我去讲课,我曾说到,省书协为了推动全省书法发展,从比较薄弱的市地抓起,从农村包围城市,以求共同进步。哲成笑着回答说,你包围我,我则来个反包围!气氛很是欢快。近些年,他对他的弟子们的临帖活动抓的很紧,要求很严,并带头临帖,还举办临帖展,使学习传统的空气十分浓厚。

后来,哲成先生因腿疾行动不便,每天由工作人员扶助到工作室,风雨无阻。他常说,我不动不行啊,就是再难也要动。他顽强地拖着病躯,参加各种书法活动,特别是一些公益性的展览,他都悉数到场,从不落空。他坐着轮椅,精神矍铄,像没病一样,大家对他的精神感佩不已。

2023年9月间,在赵立新举办个展时,他又坐着轮椅出现在开幕式上,精神头儿依然很足,只是面相稍有改变,我心里稍有一些不祥之感。我提议我们两个拍个合照,他反应敏捷,说好啊,使劲地把我拉到身边,紧握着我的手,拍下了让人难忘的合影。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说哲成先生与世长辞了,令我沉闷了很久,难以回过神来。他长我七岁,毕竟我们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朝离去,便殊觉怅然,不能自已。当时我作了一首小诗,表达了我的哀痛之情:昔刚紧握手,今竟永相别。世事真难料,仰天叹奈何!

图片[17]-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6

多才多艺的王树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阜新书画院成立,并盖了小楼,后又成立了市书协,树清等一批青年才俊被调入,成为阜新书画事业的中坚。阜新书协承办了许多省书协的活动,具体大都由树清实施。1986年,辽宁省第二届临帖书法展的评选在阜新举办,看到许多青年作者的作品写得很精彩,我心生感慨,过去是三娘教子,现在应当是子教三娘,我们应当多向青年人学习。

图片[18]-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王树清

1986年,树清参加在丹东举办的省第二届临帖班,写的是魏碑《古塔铭》。《古塔铭》古朴灵动,别具风采。对树清写《古塔铭》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太险绝,不主张学,弄得树清很为难。我鼓励他写下去,写时要注意法度,注意稳健。树清听从了我的意见,一直把《古塔铭》作为主攻方向,写得很应手。

一次,我到阜新,树清让我看作品。他花了整整一宿,反复锤炼,反复调整,终于天亮时将作品写顺溜,写如意了。树清擅写行书,将碑帖结合起来,放笔挥写,写的很出彩,在全国第一届书法展中,荣获了全国奖。

树清也擅画山水,或雄奇,或秀逸,画的都很精细,云遮雾绕,如梦如幻,引人入胜。

树清个子高高的,身腰挺拔,留着大背头,很帅气,很有伟人风采。一次他在家招待我,还为我唱了拿手的歌曲,声音浑厚,颇有磁性,像搞专业的一样。

树清与省书协联系比较密切,和我、伦杰贤、王丹来往较多,曾多次邀我们到阜新,有时晚上一起吃烧烤,喝点儿小酒,我则喝点茶,谈笑风生,甚是欢愉。2020年,在沈阳举办“十一人展”时,他到场祝贺,并当面邀我在方便的时候到阜新,看看海棠山,旧地重游,我愉快答应了。

去年十月间,我听到树清逝世的消息,起初不大相信,后来得知确切了,大为震惊。他正值盛年,六十刚过,正是艺术上的最好时期,正是有为时期,怎么就撒手人寰,能不令人惋惜!如今,树清的字、画、音容笑貌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印在心里,每每忆起,不住叹息,难以忘怀。

图片[19]-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0]-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2024年8月26日,作者简介

图片[21]-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聂成文

1946年生,辽宁辽阳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四届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一级美术师。

图片[22]-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3]-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4]-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5]-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6]-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校对: 文   梁

美编: 秀   莉

编辑: 郑   宏

网址|DBWHCY.COM

投稿|a5599@qq.com

图片[27]-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D

B

W

H

C

Y

图片[28]-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9]-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30]-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31]-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32]-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文化+产业+文旅

图片[33]-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专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网络平台,文旅融合发展主旋律!

图片[34]-聂成文《忆 故 数 则》-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东北文化产业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