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跨越时光的“活化石”,是亘古亘今、历久弥新的匠心结晶与智慧文明,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自信,体现着民族精神。非遗背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朝阳,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非遗大市,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15项,市级非遗项目116项,县级非遗项目152项。其中,建平剪纸、凌源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分别于2010年、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将于6月中旬在我市举行。非遗聚力迎盛会,今日起,朝阳发布推出“非遗朝阳”系列报道,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之旅,铺展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充分展示朝阳的非遗魅力,生动讲述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朝阳故事和朝阳经验。敬请关注。

在凌源,看皮影戏是戏迷们节假日里满心期待的事。正月里、“凌源之夏”群众文化艺术节上,皮影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夜幕降临,在一串急促的锣鼓声后,皮影戏热闹开场啦!在灯光骤亮的影窗前,戏迷们聚在一起,看那薄如蝉翼的皮片儿舞动,听那韵味悠长的影调儿唱腔。

 
图片[1]-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凌源皮影戏”是凌源这片文化沃土上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因皮影戏的活跃和盛行,凌源市从1996年起多次被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凌源皮影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经过联合申报,包括凌源皮影戏在内的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2]-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凌源市非遗中心主任李志儒介绍,“从雕刻到操纵表演,从拉四弦伴奏到演唱,皮影戏可谓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凌源皮影戏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中国北方皮影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融合了中原皮影艺术与东北地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凌源皮影’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及文化价值。”
 

图片[3]-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据专家、学者考证,凌源皮影戏雕刻、唱法、操纵与唐山、乐亭皮影较为接近,属滦州皮影派系,但又存在差异。凌源皮影戏的影人用料讲究,用驴皮雕刻,具有造型古朴、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的特点。与关内皮影相比较,关内的影人多是小眼睛、眯缝眼,而凌源的影人则更为符合东北人的审美,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在伴奏上,凌源皮影戏用独有的四弦伴奏来演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除了独特的掐嗓演唱外,凌源皮影戏的节奏也更快,按照当地的说法,凌源皮影的那股“赶劲儿”,好似急枪快马,非常符合东北人豪爽的脾气和秉性。
 

图片[4]-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在岁月中积淀,在文化里传承。“以声带画”的皮影戏,留给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快乐的时光。在城市乡村的文化广场上,在社区、学校,在省城大剧院里,在各种文旅活动中,凌源皮影戏的展示展演都会受到围观。目前,凌源手续齐全的皮影戏团(班)有9个,参演人员90多人。凌源的皮影戏班擅长演大戏、连台本戏,很多大戏要唱几十个晚上。在凌源皮影戏中,《封神榜》《五峰会》《白蛇传》《青云剑》等经典传统剧目长盛不衰,《红山女神》《烈火金钢》《烽火映山红》《凌河欢歌》等创新作品同样人气十足。
 

图片[5]-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灯影相继数百载,这流传的背后,深藏的是一代代人对皮影戏难以割舍的情怀。凌源现有各级皮影戏传承人58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5名、市级4名、县级47名。每位皮影艺人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有的擅拿“长靠”(武生角色的一种,穿厚底靴),有的擅拿“短打”(武生角色的一种,穿薄底靴),有的“换茬子”敏捷迅速。艺人们对影人颇见真功的操纵表演,被国际友人称为“闪电式、魔术般”的表演艺术。传承人们除了精进技艺,还不断推进凌源皮影戏发展。改良创新操耍技艺,制作大影人,引入电子字幕,使用透明影窗,将“活影人”与传统皮影相融合……市级传承人李树广,生于1966年,17岁就开始皮影艺术生涯,逐渐精通了操耍、演唱和伴奏“三座全活儿”,成长为戏班带头人。李树广表示,今后,会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传统皮影戏融入现代生活。他说,肩上最大的责任就是让这“活”的艺术传承下去。这也是凌源皮影人心之所向,传承人们一致表示,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图片[6]-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从坚持送戏下乡到数字化录制,从收集、保护传统影卷到创作录制新剧本,从建设凌源皮影馆到打造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专门的非遗工坊,凌源皮影戏项目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从未停步。据介绍,凌源现存皮影戏剧本300多部,3300多卷,字数达3400余万,数量之多,作品之工整,可为全国之首,其中很多为艺术珍本、传世佳作,甚至是孤本。凌源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凌源皮影戏是传统艺术中的明珠,借助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东风,凌源将持续做好“非遗+”“+非遗”工作,让凌源皮影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图片[7]-凌源皮影戏:光影传奇,生生不息-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赓续血脉,不辍传承;光影传奇,生生不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