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图片[1]-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张戈,1959年生于黑龙江,祖籍山西清徐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曾任黑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有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多次担任中国书协全国展评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荣宝斋、西泠印社、中国驻俄罗斯、墨西哥、毛里求斯、古巴等国大使馆收藏。

图片[2]-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谈   艺   录
文 | 张 戈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它附着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能见到的古人的文字遗迹都是书法。在漫长的书法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法形式和书法现象都能代表主流倾向,只有那些有典型性、普遍性、规律性的书法形式和书法现象,才能被称为主流。
书法现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相对集中的地域基础;二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三是相对趋同的表象特征。而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既包括作者数量也包括作品质量,需要一个长期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书法现象形成的核心因素。
图片[3]-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书为心画,书者,心绪之表露也。笔底墨痕,纸上云烟,一目了然。作书先正心态,心正则笔正,心态放平,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笔静,笔静则韵生。得之气韵乃作书第一要义也。
人品第一,学书不易,做人更难。写好字,做好人,难上加难。人品书品孰轻孰重?古人早有定论:人品第一,书品第二。君不见秦桧之书,流传甚少,何故?人品使然。
字外之功,写字者,雕虫小技也。作书者,博大精深也。故学书者,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得其悟性: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江河流水,夏云奇峰……心悟之则笔得之。得心源须积学养,文学之意境,哲学之原理,舞蹈之节奏,音乐之旋律……心得之则笔含之。字内求字,师古不化,谓之书奴。故陆游示儿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此言极是。

图片[4]-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著名书法家张戈作品印象
胡清俊 张正良
张戈书法给人的大感觉是一种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韵味, 那笔的轻重缓急, 墨的浓淡干湿, 线条的节奏旋律, 空白的气畅通透, 巧妙构画了和谐统一的多样性审美意境。
 
当我们回眸20世纪中国书法史时, 会发现这是一个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并取得某些成就的历史时期。这期间, 中国书法以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在繁荣与发展中步入了快车道, 有的在浸淫传承帖学中学有所成, 有的在借鉴西方艺术中寻求嫁接出新, 有的则中西观照, 着力于书法形式变革。而张戈的书法, 既不是古典传统模式, 也不是展厅中常见的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现代式样, 而是一种尚意抒情, 着意表现书写中的原始性、纯正性、自然性特征的书家作品。
图片[5]-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张戈的书法洋溢出中和之美。
张戈从师传统的道路上一路走来, 成为当代书坛一位佼佼者, 从他的身上, 不仅可以感知东北文化地域的博大厚重和当地人民质朴情感给他打下的深深烙印, 更可以感知到那种久违的传统文人的书卷气息。
笔者目睹张戈挥毫创作的一幅四尺作品, 发现他把行笔使转、笔尖的顿挫行止经营相当得心应手, 有一种水到渠成意味深长的韵味。作品中, 那富于变化的笔墨, 仿佛是黑向白、白向黑, 作用与反作用、不断地进行着互相迂回扩张的“运动战”。他知白守黑, 强化用笔, 以虚衬实, 使虚实相间, 浓淡对比, 以明暗、干湿、刚柔、疏密对比巧成情趣, 使那黑白虚实, 有机地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给人以变化无穷的动感。就其作品结体而言, 给人的大感觉是一种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韵味, 那笔的轻重缓急, 墨的浓淡干湿, 线条的节奏旋律, 空白的气畅通透, 巧妙构画了和谐统一的多样性审美意境。他运笔含蓄轻盈, 有时侧锋刚及即转入中锋, 参差错落, 极见趣味。整幅作品有笔、有墨、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厚度, 大气连贯, 彰显出他临池之功。其线条或轻或重, 或疾或徐, 或圆或润, 起伏使转自如, 穿插错让有致, 虚象实条交替, 使白色的宣纸被他笔下的墨色线条巧妙地加以分割, 曲尽其妙地表达出了他内心生活的情感, 这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层次体悟选择, 也是更加纯粹更加文人化的审美取向。
图片[6]-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张戈的书法抒发的是个性情怀。
面对时下喧嚣的书坛, 张戈沉得住、耐得住、守得住、抗得住, 这内在的定性, 不仅是一种素质, 也是一种成功者坚定的信念和态度。张戈自幼喜欢书法, 祖父善书, 父亲从小教诲他重视书法基本功的养成, 这对他日后走上书艺道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曾悉心临摹颜柳之书《颜家庙碑》《颜勒礼碑》《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书法笔画中表现出柔中有刚的弹性美、自然美, 柳公权挺秀爽利的点画法度和方圆穿插对比所构成的节奏生动、气脉通畅、骨力挺拔线条的那种沉着痛快雍容气象, 他能烂熟于心, 深得其三昧。在楷书有了扎实的基础后, 他又转师《兰亭序》《圣教序》。张戈在下苦功于“二王”颜柳后, 突破自己, 继之攻张旭、黄庭坚和王铎。他择以行草抒情写意, “尚古不泥古”, 集古而后创, 在创新中, 既不盲目、囫囵吞枣地吸收, 又能以独有的审美观来对待林林总总学术流派的影响。他用帖学来淡化碑学的霸气, 用碑学的“金石味”来稀释帖学的圆熟流美, 从而使自己的书法绕开了急功近利、古怪粗糙、愈奇愈有风格的“误区”, 进入了“无法而法”“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境界, 表现出“中和”的大艺术审美思想。
图片[7]-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张戈的书法凸显虚实相生的灵动气息。
一幅成功书法作品的魅力, 不在于大小, 而在于有无张扬出自我风格, 青春的热情是一种张扬, 低调沉默是另一种张扬。张戈的成功, 在于他能植根于传统, 在传统中寻找自我, 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传统精华, 在恪守传统中不断尝试超越自己, 在提高自己综合修养中升华自己书法的格调。他看重的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看重的是相关姊妹艺术的营养, 看重的是自然对人的熏陶, 看重的是精神对书艺的影响, 他在一首诗中曾写道:“从来书画本相通, 首在精神次在功, 悟得梅花腕下趣, 自然指下有清风。”他治学严谨, 为人随和, 以深谙书理的灵性慧质和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心态去为艺处世, 将书法和生活、做人相互贯通, 从大文化的层面上去多方位地体味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因而他的书法不眩目, 也没有忸怩作态, 有的是安闲平和、不拘不羁, 从心所欲, 顺畅通达情感的宣泄, 从而给人以情趣和谐之美。

图片[8]-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9]-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0]-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1]-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2]-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3]-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4]-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5]-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6]-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7]-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8]-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19]-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0]-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1]-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2]-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3]-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图片[24]-张 戈 ||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化产业网【官网】
编辑:黔艺空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